Aikes 本人目前是今年过完生日后将满二十的学生,目前的学习经历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均在河北上学,且没有出现过转学经历,高中两年是在北京上学,并且身份是那里的国际生,(第三年没继续上一来是遇到了疫情,二来自己出了问题,三来和我们对接的出国机构负责人似乎也出了问题)并在唐山上了一年的大学(后因各种原因和家长商量退学)自己试着复习了一年尝试高考,结果成绩很差,后又在天津以插班生身份在一所中专学校上了六个多月的学备考春考,最终考上专科。
Aikes 先说部分思考结果: 语文个人感觉并不适合出具考卷,它应该是一门培养学生们记录,表达自己想法的课程,并培养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课程编排上,一面是技巧性的讲解,另一面是让学生们能更多的在课堂上接触书籍(这个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们了解各种文艺创作,教材的选择上不仅要那些名人名篇,也要适当编写一些适合孩子们读的精彩读物。) 历史则应该是从娃娃时期就该抓起。最好是能从小学开始就加设课程,拥有简单的类似于高中的合格性考试,全部都是选择题(主要是为了进行科普) 数学方面可以尝试制作专门的学习软件作为工具,并配套合适的电脑操作系统。用于辅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以及更直观的进行学习,还有更全面的扩展。
zjcack 问题在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一个优点在于确实分高就能上好大学,高考形式上的确公平。但是也会使得寒门子弟相对于贵族子弟更有劣势(贵族子弟有资源补课)因此双减是促进教育公平减少教育内卷的举措。我认为,中国教育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是相对公平的。至少清北是没有阶级隔阂的,即使是工人子弟也上的起。现在关于教育是跨越阶级的方法这个思想主要是老一辈的饱受新自由主义思想侵蚀的影响。例如我的母亲,尽管是党员,还是教育我学习是为了阶级跨越。那一辈的思想的确是很右倾的。
sino 目前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延缓就业压力而开放的,你把普通本科当成以前的大专,211当成原来的本科,985是重本。其实会发现,从来都是按比例划分人口。扩招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就业压力,继续升学成了逃避现实的一种工具。本质原因是国内市场提供不了这么多高薪岗位,而普本大学生还没有认清自己上多年学还要去打螺丝的现实,产业升级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未必会成功。政治要和经济一起看,不然只会有失偏颇。